top of page

三周年征文 《这是梦里最初的地方》

  不记得多久以前,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: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?彼时年轻,具体回答了什么已不甚记得;唯一有印象的是,从那个时候开始,我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。读书、出国、工作,在接触了不同的人,尝试了不同的生活后,内心的呐喊却愈加清晰起来:能和一群志同道合、热爱文化的人在一起,煮酒论诗,探讨人生,把每个人心中对文化的热爱,对生活的热情呈现出来,并以这样的形式来激励大家的想象力和开拓大家的思维模式,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来。

  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,那个自儿时起就怀有的梦想,在太平洋的这一端,以话剧的形式呈现了出来。

  结识剧社是因为在学校一起工作的同事,也就是咱们可爱的编辑Q的介绍。还记得她充满热情地述说自己的演戏历程,述说剧社里每一个“牛人”的经历,当下即产生了好奇: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能把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凝聚在一起,让大家都焕发出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彩?在观看了《无人生还》的精彩演出后,我找到了答案:是话剧,以及这一群热爱话剧的人。

  于是乎,在接下来的《驴得水》的建组会一开始,就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剧社。

  如今,第一次见到大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。三位导演邵远、王凝以及顿楠以不亚于专业导演的架势指挥着试镜和整部戏的规划。男主演们一字排开,轮换着角色试戏。还有女主角唐菲,在试一曼情绪爆发的那一场戏时,就泪眼婆娑猛抽自己巴掌,让我瞬间就被她的精湛演技和专业态度折服了。

  马上自告奋勇做起了摄影和宣传。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无非是想用自己热爱的影像方式,记录下《驴得水》的整个过程。可现在回过头来看,这也记录了我与剧社结缘,与话剧结缘,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那个文艺梦的过程。排练的芝大教室,补充能量时必点的四宝饭,各家私人厨房的拿手菜,以及每次排练到深夜后芝大宁静的校园,伴随着对风城夏日来临的渴望,以及对公演日期临近的倒数,从枯枝杂草,到绿树红花。虽然我们都早已过了青春的二八年华,可我还要矫情地说一句:那是青春的回忆。

  整个排练的过程,是从演员们拿着手稿熟悉台词开始,到每一个动作的精心设计,走位的规划,再到最后的定妆,大家都力求精益求精。制片专业的小哲还带领大家进行形体和台词训练,鼓励大家发挥创造力给自己的角色创造性格点,以求在每一个动作中都突显各个角色区别于其他的特征;凸显特派员的官威的肚子也这么产生了。对我来说,除了剧务和宣传,还非常荣幸地参与了潘导幕后花絮的视频制作,干回了记者的老本行。

  虽然在剧社只参与了一出《驴得水》,但这短短半年的收获却是我在芝加哥最宝贵的财富之一。这是我自有文艺梦起就无数次追逐的地方。这里不只有能文能武、背景各异却都有着一颗单纯的文艺梦想的牛人,不计回报,不辞辛苦,不为功利,只是简简单单追逐着心中的那份热情,享受着奔跑过程中的大汗淋漓;这里还有因智慧的碰撞而绽放的火花,让你我即便生活在纷繁复杂中仍然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,找到自我绽放的力量。

  如今回想起来,最后悔便是当初连尝试都没有,没有作为演员或者导演参与到《驴得水》中去。不过,即便是作为幕后,在旁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,我也已经被话剧的魅力所深深吸引:一方舞台,几个演员,几张桌椅,就能迸发出无穷的张力,让台上台下都沉迷于这自由的世界,让你我都能在这里探寻生命的意义。而风车剧社开启的我对于话剧的这份热爱,也会引领着我在话剧这条路上走下去,在话剧的舞台继续疯狂!
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bottom of page